试题详情
- 简答题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如何?
-
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其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期:
①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复极3期膜电位达-60mV。这段时间里,无论再给它一个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再次兴奋。在有效不应期的前一时期,即从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膜电位复极到-55mV,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膜的任何去极化,此期称为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在膜电位由-55mV恢复到-60mV这段时间里,足够强的刺激可引起很小局部去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全面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此期称为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细胞兴奋性为零。局部反应期时细胞兴奋性较绝对不应期稍有提高。
②相对不应期:在有效不应期之后,膜电位由-60mV复极到-80mV这段时间内,若给予心肌细胞一个高于阈值的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间里,一个低于阈值刺激就可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可见,这一时期内心肌的兴奋性超过正常,故称为超常期。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其生理意义是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保持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关于胃酸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它要克服哪些阻力才能
- 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
- 血液中PCO2轻度
- 试比较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
- 下列关于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调节?地方性甲
- 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包括
- 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
- 什么是正常、潜在、异位起搏点?
- 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为何说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
- 血小板是如何参与生理性止血的?
- 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是使
-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导致()
- 简述慢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机制?
- 血管壁的平滑肌在受到牵拉刺激时会发生收缩
- 大量失血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 简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 血细胞比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