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驱力理论和诱因理论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 (1)驱力理论:驱力理论强调个体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伍德沃斯提出行为因果机制的去理概念。所谓驱力就是个体由于生理需要(如食物、性、睡眠等)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后来赫尔提出驱力减少理论:
    1: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能量使得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2:后来他又提出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他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机体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驱力给行为提供能力,而习惯决定了行为的方向。
    3:驱力分天生的原始驱力和习得的获得性驱力。
    4:有效行为潜能P=驱力D*习惯强度H
    5:驱力不能解释一些行为如一个人可以通宵达旦的工作,这种行为中驱力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
    (2)诱因理论:诱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诱因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事物和环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赫尔接受了诱因这个变量,修改了自己的公式:有效行为潜能P=驱力D*习惯强度H*诱因动机K
    诱因和驱力是分不开的,诱因是外在目标激发的,只有当它变为个体的内部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