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多项选择题“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中的“得众”:指得到民心。
B、孔子在这里强调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C、此句是说:得到民心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因此,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德行。有了德行才会受到别人的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拥有财富,拥有财富了,才可以用于开支。
D、此句出自《大学》。
- A,C,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
- 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
-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 国学的范围,在晚清民初发生了变化,由中国
-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 荀子批判儒墨:“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 合同异
- 佛学兴盛于()。
- 被称为“曲状元”的元代散曲大家是()。
- “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
-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在于天、人、万物所具有的
- 《资治通鉴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人皆可以为()。
- “经学”是以道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
- 象形字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事,有可能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