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猨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 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3.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二、单元导语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三、课文导语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四、学生情况 八年级48人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条件 多媒体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感悟。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头连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边连着“五岳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的富春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评价)(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2、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明确:(课件出示):
    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三、合作探究,赏析文“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自由朗读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山奇水异。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奇山异水。
    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水的奇异的?
    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教师明确。
    3、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a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板书:由景生情因情明志: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
    (二)、研读最后四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学生思考,教师明确: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四、拓展延伸
    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吟诵山水诗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背诵课文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