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第三人效果
- 1983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P.戴维森提出“第三人效果假说”。该理论指受众倾向于过高估计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对其他人在态度与行为方面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那些接触到劝服传播信息的受众将会预期此劝服信息对其他受众的影响大于此信息对自己的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
- 内容分析
- 20世纪8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出版了
- 意见领袖
- 霍夫兰采用的()与拉扎斯菲尔德的()一起
- 媒介控制
- 社会传播
- “沉默的螺旋理论”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将大众传播的环境谁知影响最早明确地概括为
- 日本学者()在《人的自律》一文中探讨了电
- 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20
- “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由()在《
- 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
- 在传统社会,提供社会“共识”主要是由()
- 集合行为
- 美国学者()为了说明媒介发展的加速度特点
- 对原来就持()态度的人来说,“一面提示”
- 传播效果的“子弹论”出现在20世纪初至3
- 传播制度
- 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要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