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肉毒毒素形成及控制
  • 形成:
    (1)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具有该菌的基本特性,即厌氧性的杆状菌,形成芽胞,芽胞比繁殖体宽,呈梭状,新鲜培养基的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产生剧毒的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2)肉毒毒素发育最适温度为25-35℃,pH为6.0-8.2。肉毒梭菌有A、B、C(1、2)、D、E、F、G型,致毒的主要为A、B、E三型。
    (3)涉及的产品可以涵盖所有采用特定加工和包装方式的水产品,如:减氧包装(ROP,包括真空包装、空气调节包装、密封容器、浸油包装等),可造成肉毒梭菌的生长和产毒
    控制措施:
    A型肉毒毒素经60℃、2分钟加热,差不多就能被完全破坏,而B、E要经70℃、2分钟,C、D型要90℃、2分钟。中要煮沸1分钟或75℃、5-10分钟,则能完全破坏。
    1) 烟熏(湿腌或者干腌以及干燥、冷烟熏、热烟熏)
    2) 附带有TTI的冷藏(未激活TTI的接收、储存、激活,已冷却制成品的储存、次级加工商的产品接收) 
    3) 附有标识的冷冻(CCP),须声明
    4) 酸化和盐渍(湿腌、酸化、干腌及适当的组合,已冷却制成品的储存,次级加工商的接收)
    肉毒杆菌孢子不能在pH4.6以下的酸性食品中发育及产生毒素,故12D适用低酸食品。肉毒杆菌在pH4.6以下时,繁育受到抑制。 
    pH4.6以上的低酸性食品,其杀菌强度能消灭肉毒杆菌,则其他引起罐头食品败坏的大部分微生物可全部致死。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