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有何特点和意义?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由城市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创办了报刊,其中,中央根据地的报刊最多,还创办的通讯社。这是在人民掌握政要的条件下创办的全新的新闻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底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向西突围、开始长征止,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报刊约16余种。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中,影响较大的报刊和通讯社有:红色中华新闻社(或称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红色中华》报、《红星报》及《青年实话》等。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的当天成立。以CSR(Chinese Soviet Radio)为呼号,使用中英文对外扬长避短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消息和重要文告、宣言及有关文件。红色中华通讯社与《红色中华》报是同一机关,两块牌子,一个编辑部,编辑人员既编报纸,又编广播稿件。至长征前,先后担任“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领导的有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沙可夫、瞿秋白等。“红中社”向全国播发电讯,向各根据地和上海地下党报刊发稿,使外界知道了苏区和红军的情况。它还出版《参考消息》(原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刊登新闻台抄收来的国内外通讯社的电讯稿,每天油印五六十份,供中央领导同志参阅。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创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红色中华》是一张办得活泼的小型报纸,4开,每期最少两版,多时加印到10版。创刊初期为周刊,从第50期起改为三日刊,出至第148期又改为双日刊。《红色中华》登载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使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及一切决议,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去。《红色中华》积极组织和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建设。《红色中华》把大力报道红军的胜利消息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武装侵略中国,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因此,揭露其阴谋和罪行,宣传我党抗日救国政治主张,也就成了《红色中华》义不容辞的责任。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是一种崭新的新闻事业。它同国民党的官办新闻事业是根本对立的,同国统区的共产党地下报刊也有所不同。它是人民政权下创办的。既不受国统区法西斯新闻统治的压迫,也摆脱了传媒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束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自由的新闻事业。这是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创办新闻事业,由此开始。
    第二,促进了农村大变革。
    第三,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
    第四,实践了列宁的党报思想,充实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特别《红色中华》报,反复强调“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在一些方面也充实和发展了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报道与宣传、依靠人民群众办报、在报刊上开展批评与表扬、艰苦奋斗办事业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