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伤寒论》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是什么?
- “治则”是治疗疾病遵循的总的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伤寒论》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①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伤寒论》继承与发扬《内经》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精神,对每一病症,均遵照审证求因原则,辨其病因、病位、病性之阴阳,然后按照病因、病位、病性之阴阳属性,确定一系列相应的治法。
②祛邪扶正、分清主次:祛邪与扶正虽是治则的两个方面,却又是辨证的统一体,在具体应用时还须分清主次。一般而言,三阳病属表、属热、属实,正盛邪实为基本矛盾,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属里、属寒、属虚,正虚邪恋为基本矛盾,故以扶正为主。但疾病是复杂的,治则也必须随着病情而变化,祛邪之时勿忘扶正,扶正之时勿忘祛邪。至于何时祛邪?何时扶正?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当以病情的虚实状况为根据。
③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六经病证无论是采取扶正还是祛邪,不管是正治还是反治,都以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为准则。
④明确标本,分清缓急。病有标本,证有缓急,故治有先后。例如一般情况下重在治本,这是论治之大法;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要急则治其标,这是灵活之变法。先表后里为治疗之常法,先里后表为治疗之变法,表里同治为权宜之法。总之,一切皆因人、因病而宜。
⑤谨守病机,随证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虽是针对坏病提出的治则,但却适用于各种疾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证求因,抓住病机,确立治则,明确治法,选药组方治疗,集中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太阴中风与太阳伤寒证均见四肢疼痛(烦疼)
- 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如患者出现脉息突然
-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应见发热、脉浮数。
-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的证治如何?
- 适宜用小承气汤的是:()
- 发于阳,()日愈。
- 患者,女,25岁。感冒一周,自服牛黄解毒
- “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
- 为什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不用干姜、附
- 热入血室证出现谵语的特点是:()
- 《伤寒论》表里同病的治法是什么?试举例说
- “结胸三证”是指()
- 并病
-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大约是()
- 黄连阿胶汤与栀子豉汤的心烦同属“虚烦”范
- 三物白散的适应证是:()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主证、病机是什么?
- 何谓少阴病?其病位涉及哪此经脉和脏腑?
- 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的合方。
- 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