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联系实际论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
(1)遗传因素。能力尤其是智力,具有遗传性,父母智力水平高,其孩子很可能智力会相对较高。
(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包括产前环境、儿童早期环境能能力都有很大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母亲怀孕期间服药、患病、大量吸烟、遭受过多的辐射、营养不良等,能造成染色体受损或影响胎儿细胞数量,使胎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出生后婴儿的智力发展。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人进行追踪研究后,提出这样的假说,即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提出了智慧发展的递减规律,他认为,生下来就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一出生就得到最恰当的教育,那么就可以成为有100分能力的人;如从五岁才得到最恰当的教育,那么就只能具有80分能力;若从十岁才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有60分能力的人。可见,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歌德小时候,歌德的父亲就对他进行有计划多方面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以培养他对美的欣赏和历史的爱好;他的母亲也常给他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便停下来,留给歌德去想象,待歌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母亲再继续讲。歌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为他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诗人打下了基础。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促进了其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
(3)自身努力。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解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许多名人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都非常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在个体努力过程中,诸如动机、勤奋、谦虚和坚强的毅力等都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差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什么是表象?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
- 标准化考试中常用问答题方式测验学生对知识
- 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Q
- 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 简述情绪的成分与功能。
- 请简要列出人格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
- 流体智力是指人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
- 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
-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
- 根据注意的()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
-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 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内部的、共同的特征表征出
- 影响人际吸引因素有哪些?亲密关系至少应该
- 人的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是(
- 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
- 能力测验有一般能力测验、()和()。
-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动机对于个体活
- 感觉
- 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