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李丽住在北京的老城区,从小身患残疾,据她讲父母将她扔给保姆后基本不闻不问,后来几乎与父母没有什么来往,李丽在讲到自己原生家庭时眼神充满怨恨,听邻居说父母曾来找过她,但她拒绝见面。在与保姆相依为命中进入了婚嫁年龄,由于身体残疾、没有学历和技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29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一个农民。丈夫进城后干零工,生活很窘迫,拿低保,但能经常得到社区帮助。李丽与邻居的关系很好,大杂院里邻居亲如一家,彼此照应。李丽夫妇有一个儿子,她全部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很孝顺,"母亲节儿子给我的礼物是帮我洗一大盆衣服!"李丽自豪的和社会工作者说。李丽求助社会工作者是因为她发觉儿子有秘密了,放学不按时回家,好像在谈恋爱,她每天都摇着轮椅堵到学校门口接儿子,儿子很生气,已经有几天不和妈妈说话了,李丽希望社会工作者劝劝儿子不要和那个女孩来往,另外希望帮助儿子补习英语,因为她没有钱送儿子去英语班。 问题:请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视角对服务对象李丽的个人及环境系统、问题与需要进行评估。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服务对象李丽的个人系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整合视角看,生理方面,李丽从小患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长期坐轮椅的人生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心理方面,李丽心理有对父母的怨恨,对原生家庭的失望,育儿理念也有偏差,把人生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这对儿子来说是个巨大的压力;社会发展方面,李丽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缺乏职业技能,但与邻居相处融洽。服务对象环境系统:与原生家庭关系疏离,原生家庭没有给予李丽关爱和支持。李丽对丈夫比较淡漠,但丈夫对李丽服从支持,在家里保姆帮助料理家务,儿子孝顺。社区令|5里之间友爱互助是很好的支持资源,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支持,时常能得到社区的各种支持。问题与需要:从生理方面,李丽需要健康维护,儿子需要营养保障;从心理方面,李丽需要认知调整,需要改变对父母的看法和态度,需要消除对父母的怨恨,需要调整对儿子的认知,理解儿子的需要和感受;行为上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能再去堵在儿子学校的门口。从环境方面,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持儿子上英语班需要帮助儿子补习英语;需要帮助李丽与父母建立连接,恢复正常的亲子关系。
【提示】此题考点是考察考生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的了解、理解与熟练运用的能力,鼓励考生学习运用人类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和"个人一环境"两个面向看待服务对象、评估需求与资源及服务介入的理论视角。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
- 某社区社会工作者计划成立"手拉手"志愿
- 小王本科毕业后到上海的一个社工机构工作
- 在我国,社区组织中一直存在()的倾向,这
- 赵刚与徐慧是大学同学,毕业后都留在了这
- 发展()金融是推进金融进入社区的有效途径
- ()在对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运用尤其广泛。
- 阿红是外来媳,因为和本村人结婚来到该村
- 在上海市某社区,有一名中度智障的小伙子
- 社会工作者小燕在做"校园行"的时候常看
-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
- 方案设计题:某老旧小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有
- 流浪乞讨人员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主要是()
-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
- 方案设计题:某社区矫正机构计划将刑满释
- 案主结婚近20年,结婚三个月之后丈夫就
- 小美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
- 某社区青少年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发现,该
- 刘刚是一位高三学生,父母在两年前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