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问题。 [原文]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课文导语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单元导语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后练习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并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二、联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会宾客大宴……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__ 3.表示相继发生:____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
《口技》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
二、明确目标
(一)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二)直译全文(课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课下自译完成第二、三、四段)
三、整体感知
(一)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
《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二)朗读课文
1.范读,请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顷qǐng倾qīng呓yì絮xù叱chì间jiàn许许hǔ曳yè几jī
2.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
3.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
(一)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
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放置。会:集会,恰逢。但:只。
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
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特别注意“善”字,它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它。
4.朗读、背诵。
教师提示,学生背诵,再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快。
5.抽查背诵情况,鼓励完成情况好的同学。
(二)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注意几个词语。
绝:消失、没有。之:指屏风里面。
2.学生直译文段,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4.朗读、背诵(同上)。
5.抽查背诵情况。
(三)第二、三、四段
1.朗读。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
3.准备这三段内容的复述。
五、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一部分同学还当堂背诵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会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认真做准备,下节课要求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
六、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全文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学习杜甫的《春望》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
- 教学《山居秋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动静
-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各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 在教学某版教材初中语文课文《奇妙的克隆》
- 教师在讲授《社戏》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说说
- 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
-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时,引
- 阅读以下教学实录,完成问题。
-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名著导读”共选十部中
- 教师在教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
- 阅读下面一篇学生作文,回答问题。钢琴的记
- 教师在讲授完《师说》一课中"其"字作副词
-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按
- 在学习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
- 教师在教授《饮酒(其五)》时,提到陶渊明
- 关于散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不合理的一项是(
- 在一堂中外名著阅读鉴赏课上,教师指导学生
- 老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
- 某教师设计了“春秋笔法”专题,理解古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