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签呈的使用特色。
-
签呈是国民党政府时期行用于本机关、本*系统内部,由属官呈于长官的非正规上行公文文种。签呈的使用特色有以下三点:
(1)行文关系内部性。可以由某一部门负责人呈于本机关长官;可以由属员呈于本*部门负责人;也可以由直属单位负责人呈于所隶属政府主管机关领导人。前两者行用于机关内部,后者行用于系统内部。
(2)具署名义个人性。民国时期,承袭了我国古代以长官个人名义具署官署公文的习惯,签呈必须由个人具名上呈。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
(3)处理方式的批返性。签呈往往由具名人面交收文者,经收文的长官批示后,退返具签呈者遵照办理。故签呈原件在档案中往往留存于具文部门(或单位)的案卷。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政权也设置了签呈文种。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政务院《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解放区行用不久的签呈公文,更名为“签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袁世凯政府中后期对上级官署或职官主动发文
- 训令
- 在会议纪要的结构模式中,法定代表大会、常
- 试述民国时期报告的用途及其在前后期的文种
- 皇帝召见臣下,称为();宣布皇帝的诏书,
- 在奴隶社会,教是宣扬()的一种行为,不是
- 就文种源流而言,签呈可视为由()派生的支
- 公文的标题一般包含的要素有()
- 民国时期的任命状依据任命官员的级别可分为
- 《众议院抄附质问书送大总统的咨文》附件质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约束袁世凯的权力,
- 详的行文规则是什么?
- 判
- 简答批复的历史渊源,批示的设置时期。
- 汉代,以()、()相配,以纪年、月、日。
- 用“本”、“敝”、“职”、“属”作代词自
- 谈谈唐代三省对君命公文办理分工制度及其意
- 为什么说“过所”经历了与“传”分工到合一
- 凡以决定大政方针、确定思想政治路线、制定
- 开端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