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请简述常见心身疾病。
  • 1.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异源性疾病,除了应激的急性与慢性升压反应之外,病人的人格和行为,也会影响血压的变化。心理分析学派认为,高血压人格是存在一种受压抑的故意或“窝火”。这种个体由于早年心理发展的关系,造成其愤怒不能向外发泄。这种愤怒被认为是进入植物性神经系统引起升压的“通道”。
    2.冠心病
    心理应激源可使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收缩,这表明异常的血管运动反应,可能与内皮功能失调有关,这也许就是情绪引起缺血的重要决定因素。慢性心理应激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这在动物实验中已经得到证实。
    3.糖尿病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同卵双生子的共显性可达50%,说明病因与遗传有关。1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移动受阻,主要是由于Ts淋巴细胞减少。而心理因素可能影响细胞及体液免疫,故认为应激可能是1型自身免疫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同卵双生子共显率达100%,提示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而应激可促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拮抗(抗胰岛素受体、抗胰岛素抗体、生长激素、皮质醇、高血糖素、儿茶酚胺),这种拮抗及其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三者统合的原因之一。
    4.支气管哮喘
    心理因素,特别是焦虑在哮喘发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和气管之间发挥着相互连接的功能。
    5.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黏膜被胃液消化所形成的溃疡。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与多种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良的心理反应使大脑功能紊乱,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局部血管痉挛引起组织缺血,造成营养障碍,加上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促使溃疡形成。
    6.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以肠道功能失调为主的全身性功能病。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约半数伴有神经症和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负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和不良人格特征均为本病发病的心理因素。
    7.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期前1~10天出现心理波动和水钠潴留方面的症状,常表现为行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烦躁易怒,对月经来潮恐惧不安等症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月经来潮过后症状很快减轻、消失。经前期综合征是由于精神紧张,使下丘脑多巴胺分泌减少,对催乳素释放因子的抑制作用减弱,以致垂体释放过多的催乳素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