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2、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应该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
-
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 清人戴震曾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
-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
- 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
- 这是明朝晚期浙江鄞县人朱宗光对西方的看法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
-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
- 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梁启超对下列哪
-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
- 汉武帝创建的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国
-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
- 他认为:“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
-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