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而实现的,并受到一些心理条件所制约的。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了它独有的特点的,具体如下:
(1)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了发展的不同步性。心理学家认为,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对心理条件充分性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会呈现出发展的不同步性。一般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形成于世界观之前,世界观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2)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青年初期)初步确立,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对人生虽能提出各种疑问,但尚不能完全达到经常而且主动地回顾总结;能思考人生问题却并非是自觉地考虑。进入青年中期后,个体对人生问题的考虑虽然更加主动和经常化,但人生观的发展尚未稳定。到了青年晚期或成年初期,如前所述的心理条件已充分具备,特别是随着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人生观日趋稳定和巩固。成年初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世界观的形成则要到成年中期才能逐步形成。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教养行为
- 简述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 学校环境
- 品德不良行为则不涉及()因素。
- 如何理解自我意识与道德发展的关系?
- 道德情感具有人格塑造功能。
- 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中的外部条件主
- 按交往的方式和对象多少来说,同伴关系主要
- 简述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
- 在儿童道德判断由他律到自律阶段之间,有一
- 简述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
- 同伴关系是()产生的必要条件。
- 以下选项中,()是影响幼儿友谊的因素。
- 道德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它
- ()是衡量青少年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
- 品德心理结构的动力机制是道德认知。
- 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是()。
- 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改变需要经历一个转化的
- “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同伴关系是两个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