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自2009年6月恢复新股发行以来,一方面,IPO超募现象非常普遍,中小企业IPO“三高”发行已呈常态;另一方面,新股首日和持续破发也愈演愈烈。2013年10月,虽然创业板指数创出有历史高点,但多数股票依然位于发行价以下。对上述现象的思考:中小企业和创业板发行市盈率高企的原因;新股“三高”发行的受益链条;如何抑制股票发行中的泡沫;实现新股从一级市场平稳过度到二级市场的建议;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和定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发行市盈率高的原因:
    一、新股发行高价化。我国股票市场的IPO一开始就实行高价发行,就是实行询价制后,高溢价发行股票也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一般都是上限定价,市盈率大都在二、三十倍。
    二、交易制度单边化。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市场上还没有做空机制,只能单边交易,不可以象国外那样做空也能盈利或避险,只有推高指数和股价,利用差价获利。所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多头和空头。这种缺失的现行交易机制是助推高市盈率的制度性原因。
    三、股权分置独特化。我国股市大量股票不能流通,这时的“市值”概念是失真的,投资者不需要用等值的资金就可以推高股价。这种扭曲的股权分置是助推高市盈率的历史性原因。
    四、投资理念差异化。投资者文化和氛围不理性、不重视风险揭示、盲目炒作。这种迥异的人文底蕴是助推A股高市盈率的社会性原因。
    新股“三高”发行的受益链条: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处于利益链的最顶端,询价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位居中间环节,二级市场投资者则处在利益链的最末端。因此,新股“三高”发行,获益最大的是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受伤最深的则往往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如何抑制股票发行中的泡沫:
    ①强化保荐机构责任。新股发行改革要在制度上采取措施,要让保荐人、发行人承担更多的责任。
    ②切断高价发行利益链。要求券商严格执行保荐业务和直投业务严格业务隔离,不
    得直投已保荐企业。
    ③完善退市制度。正是由于退市制度不健全,导致了股市“只进不出”,退市机制不完善的结果是“壳资源”炒上了天。针对这种情况,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④询价环节改用美国式招标。美国式招标核心是指中标价格为投标方各自报出的价格。如果应用美国式招标确定发行价格,虽然报价越高申购成功的概率增加,但申购成本也越高,二级市场上的收益会减少。
    实现新股从一级市场平稳过度到二级市场的建议:
    ①充分披露审核进度,融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②定价方式放开,更真实准确反映企业价值
    ③放开新股配售权,提高承销商自主销售能力
    ④加强新股定价信息披露,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和定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新股发行制度和定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价机制不完善,影响股票市场有效性与合理性
    (二)发行方式不完善,没有完全体现公平原则
    (三)一级市场聚集资金量过大,投资收益率过高 建议:
    (一)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制定科学的定价方法,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力求股票发行价格的合理性
    (二)完善我国新股发行方式制度,保证发行市场公平有序
    (三)完善交易制度,缩小上市首日有效报价区间和设定股价涨跌幅
    (四)优化股票市场投资环境,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者结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