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实验法的实施步骤。
-
(1)提出实验课题
实验课题的确定要遵循有价值、有创造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2)建立实验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实验者对自变量(实验变量)与因变量(反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与判断。它是自己的教育经验、科学理论和他人经验综合加工的结果。
实验假说具有三个特征:假说应当设想出实验变量与反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说要用表述或条件句的形式明确地毫不含糊地阐述出来。假说应当是可以检验的。
(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对研究的程序做出合理的安排。它是实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实验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避免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还可以提高对实验的控制程度,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4)实验的实施
实验的实施就是实验工作者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记录、测量反应变量,搜集实验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实验方案物质化、现实化的过程。控制实验进程,保持实验过程按实验设计的要求、程序进行。一是健全实验组织机构,准备好实验的表格与器材;二是处理好教育实验过程中的“动”(实验因子、实验变量)“静”(非实验因子,无关变量)关系;三是做好阶段性总结。搜集实验信息与资料、观测反应变量,要求经常地、有重点地、客观地进行搜集与观测,为因果推论提供事实和依据。
(5)资料的统计处理
对在实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料,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一般是先用描述的方法把反应结果的原始资料加以列表,图示或计算该资料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然后再用推断统计的方法来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实验中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有Z检验、T检验、F检验等。
(6)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反映一项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并将其公布于世的文学材料,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学前阶段通过教
- 儿童思维发展中,从发展过程看,形成最晚的
- 被动使用记忆策略的阶段大致出现在()左右
- 谈话法最大的优点是()。
- 简要说明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主要表现。
- 成人脑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1/4;婴
- ()谈话指研究者事先确定一个谈话的主题,
- 乳牙共20颗,于()出齐。
-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
- 试述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 若幼儿言语发育迟缓、社会交往出现障碍,而
- 五岁前的幼儿眼球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
- 儿童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说明其思维方式
- 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
- 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3~4岁的幼儿认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
- 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