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 齐云山作为道教圣地,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乾元年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天门岩修炼传法;虽无建迹,却留下道教遗踪。南宋宝庆年间,道士余道元自黟北(黄山)游至齐云山天门岩,得潜师天谷子印记“宜我室此”,遂拜请于居士金安礼、金士龙,建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此后云游道士纷至沓来,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纷纷献地输财,筑祠建观,香火日盛,从而创立了齐云山的道教基业。明代中后期,齐云山道教进入鼎盛时期,明嘉靖帝等多次派使臣来山朝拜,并且亲自为宫观撰写碑铭、匾额,一时成为道教正一派的活动中心。古今往来,齐云山以它的香火鼎盛,奇观圣景与神秘玄奥,吸引了众多虔诚的教徒以及文人雅士。朱熹、王阳明、徐霞客、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宏道、郁达夫等都曾造访。他们登临齐云山,寄情于峰岩幽洞,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纷纷盛赞名山,一时传为佳话,就连乾隆巡游江南时也不甘寂寞,留下了“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赞语,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无疑肯定了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请介绍徽商在典当业经营的具体情况。
- 唐代安徽两大诗人群体各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
- 宣城画派
- ()为明皇室子孙,他自幼爱好音律、数学,
- 安徽明代的戏曲作家有:歙县(),有戏文《
- 努力构建安徽文化的时代精神。
- 试述近代安徽教育变革的背景及表现。
- 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教育目的论,提出“(
-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三
- 清末,废科举,行新学,安徽的文化教育仍位
- 包拯的清官特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结合所学到的知识,对你看过的某一部戏曲作
- 简述宋代安徽作家的诗话创作。
- 简述九华山的宗教文化。
- 书院制度在安徽发达的原因及表现如何?
- 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安徽传统文
- 简述南宋安徽豪放派词人方岳作品的艺术特色
- 淮河文化圈
- 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
- 《苕溪渔隐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