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能否介绍一下董其昌的学书经历及其书法成就?
  • 可以。董其昌(公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是明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书法家。他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官致礼部尚书。华亭是明代出书法人才的地方。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和他的儿子莫是龙等,都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书法界人物。而晚出的董其昌,则更是超越诸家、闻名遐尔的大书家。
    在学书法经历上,董其昌曾自我介绍说:“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耳。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可见大家的成功,也是少不了曲折攀登的历程。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清何焯《义门题跋》认为:“思翁行押尤得力《争座位》,故用笔圆劲。”董其昌自认为:“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气。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见董其昌《容台集》)平心而论,赵、董是各有所长的,但如果对于初学的取法来说,则又董不如赵了。关于这一点,梁巘《积闻录》说得好:“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赵字实,董字虚。”但康有为认为董其昌的字神气寒俭,无丈夫气,对其持否定态度。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