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析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
-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重点是“风骨”与“兴寄。
(1)“风骨”一词,魏晋以来有之,《文心雕龙》更设专论。从总体说,“风”是一种审美观念,主要是指刚健之美的形式,“骨”则属内在的“质”的范畴,指有坚实的思想内容。陈子昂在理论方面超出“四杰”的是,他对“风骨”下了一个定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此可谓对有“风骨”之诗总体的审美观。
(2)他对创作这种诗篇提出了一个原则:“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是洗净心中世俗与势利之念,拭(饰同拭)去所见所感身外事物(即审美对象)的虚形假象,透彻地把握对象的本质,心物交融地表现诗人的忧情幽思。
(3)陈子昂将“风骨”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骨气”为核心 ,偏重于魏征所说的“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和杨炯“壮而不虚”、“按而弥坚”,以与“彩丽竞繁”形成明显的区别。《修竹篇》中的“修竹”就是体现“风骨”的一个意象。
(4)所谓“兴寄”,就是诗要有为而发,情有所寄托,“托物起兴”,“因物喻志”,无轻浮虚饰之迹。《修竹篇》处处寄托了诗人与世俗不合的忧愤情思,南岳修竹的风骨实质上也暗示了诗人的人格理想与审美理想,以及欲超世脱俗的愿望。他的创作实施与主张,对后来的李白、杜甫及很多盛唐中唐诗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 王夫之对诗可以兴、观、群、怨的理论有什么
- 简述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
- “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
- 大音希声
- 简述文章十体说。
-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
- (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
-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
- 司马迁文学理论批评观对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哪
- 试评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
- 简述取境说。
- 简述发愤著书说。
- 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 试述毛宗岗总结的《三国演义》塑造艺术形象
- 论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
- 试述艺术构思能力的培养
- 试述张戒在艺术创作上,张戒主张因情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