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缺陷导致铜代谢障碍。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症状、肝脏受损、角膜色素环、其他多系统损伤。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以下哪项不是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 G/G易位型Down综合征的核型是()
- 肝豆状核变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多
- 男孩,3岁,自幼生长缓慢,多次晨起发生惊
-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
- 肝脏和肾脏为主要受累组织的是()
- 黏多糖病酶活性测定的样本为()
- 12岁女孩,学习成绩欠佳,身高1.40m
- 低苯丙氨酸饮食
- 患儿,2岁,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有特殊面
- 苯丙酮尿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应以药物为主。
- 12岁女孩身高118cm,小学4年级,学
- 2岁女孩,生后体温低,少哭、便秘,面貌特
-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成年后是否有
- 具有下列面容:头小,前额突出,小下颌,小
- 肝豆状核变性的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反复惊厥
- Klinefeher综合征最常见的核型是
- 诊断黏多糖病时应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 测定黏多糖病酶活性的样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