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该实验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分别是什么?
  • 该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学生的智商,自变量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
    所谓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控制和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化,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对象。在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设计中,主要研究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智商的影响。因此,他将高智商组(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为)作为实验组,而普通智力组作为控制组,考察学生的智商是否根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变化而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教师对实验组的学生期望更高,他们的智力有了更大的增长。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