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文心雕龙》的)“风骨”说
- 刘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风骨”的内涵,说法纷纭,现代著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但仔细体会刘勰所论,并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于“风”的解释,“风”应该是抒发情志的作品所具有的能化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而 “骨”则应该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文辞。“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则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亦即是()。这种
- 论述发愤著书说的基本内涵及理论意义是什么
- 简述(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
- 掌握先秦文论的主要特征和成就。
- (钟嵘的)“滋味”说
- (白居易的)“美刺”观
- 《典论·论文》中表现了曹丕哪些文学见解?
- 教材认为:孟子的‚我知言,我
- 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
- 试述白居易强调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关系
- (李渔的)立主脑说
- 试述叶燮才、胆、识、力和理、事、情的理论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
- 简述宋代文论的主要特征。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自
- 把创作客体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
- 请简述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的实录
- (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熏浸刺提”说
- 境生于象外
- 论王夫之的诗学思想及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