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宋人疏于碑版”原因何在?宋代碑刻的状况怎样?
-
前人讲“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话确是对两个朝代书风趋势的高度概括,也标明了唐宋书风存在差异的所在之处。楷书法多于意,而行草书意多于法,因此,宋人“尚意”就偏重于行草而疏于碑版,喜爱晋人的疏宕而遗弃了六朝及唐人的方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艺术倾向呢?这是由于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当时,禅宗在士大夫中十分流行,这种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一,希望从自然中得到灵感和了悟“观性”,也就是用自己的宗教哲学思想来影响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还有文人画的兴起,更是给书法带来了直接影响。宋代书家多是画家或是精通画理,苏、黄、米、蔡四大家即是如此,文人画中讲究的以气韵为主、以写意为法、以笔情墨趣为高逸、以简易幽淡为神妙、以绘画作为写愁寄恨工具的创作意识直接带到了书法艺术中来。另外,宋代理学思想的活泼,文学中倡导的革新,雕版印刷的普及,宣纸在书画中大量使用都使书法艺术受到了感染。在这些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之下,就造成了宋代崇尚意趣的书风。因此,宋代书家们对唐人楷书森严的法度是不满的,苏轼诗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尝谓不学可。”并针对唐人严格的执笔法提出了“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的自由化主张。而米芾对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楷书几乎指责殆遍,他说:“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柳与欧为丑怪恶札之祖。”等等,这些即是宋代尚意书风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宋代书家们虽然平时也习楷书,但他们习楷书的目的,主要是为写好行草书打好基础,而不愿把自己束缚在谨严的楷书之中。再加上帝王的倡导,《淳化阁帖》、《大观帖》等汇帖大量流行,天下学帖成风,在这种时代风尚的笼罩下,宋人楷书成就远不如唐人,出现了“疏于碑版”的局面。
由于书法艺术发展到宋代主要是行草书方面,而碑版书法称得上艺术品的就不多了,在最近出版的《善本碑帖录》中也只收录了三十多种宋碑。宋碑中著名的有蔡襄书的《万安桥记》、《昼锦堂记》;苏轼书的《表忠观碑》、《司马光碑》、《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黄庭坚书的《王纯中墓志铭》、《伯夷叔齐墓碑》、《七佛偈摩崖》、《龙王庙记》;米芾书的《方圆庵记》、《鲁公新庙碑阴记》、《芜湖县学记》、《章吉老墓表》;蔡京书的《赵懿简公神道碑》、《元祐党籍碑》;秦观书的《鲁公庙记》;周必大书的《韩世忠碑》;赵构书的《绍兴石经》等。综观宋人书碑,常杂行草,即书楷字,字体风貌也多似前人,而个人的艺术风格常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宋碑的艺术造诣就远不如唐碑和魏碑。后世学习楷书也多不习宋碑。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