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唐代的著名书法家们留下了哪些有名碑刻?它们表现了怎样的独特艺术风格?
  • 唐碑中除了少部分篆书和隶书碑刻,主要就是楷书碑刻,习惯上说的唐碑,就是指唐代楷书碑刻而言的。它和魏碑成为楷书的两大体系。唐代楷书继隋代书风的余绪,又追求创造,深究于笔法,精研于形貌,能各自成家。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他们都各创一体,成为后世的楷模。其余的如欧阳通、薛稷、徐浩、苏灵芝、柳公绰、魏栖梧、张旭等,均是一代写楷书的名手,但由于他们的楷书在艺术风格上不如上述的数家那么强烈突出,因此影响也就要小一些。
    唐碑存世很多,现仅介绍一些著名书法家留下的有名碑刻:欧阳询的楷书主要取法于六朝碑版,又兼受二王(羲之、献之)书法的影响,书风劲险刻厉,《书断》称之为“森森焉若武库矛戟”,在险绝中又见平正,自成一家,世称“欧体”。存世的碑刻有一二十种,著名的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年)四月刻。楷法严谨峭劲,为欧阳询的代表作。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陈继儒评其书“如深山圣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驾”。学欧书者,多学此碑;《皇甫诞碑》,无年月,书法如《九成宫》、《化度寺》,而险劲过之,腴润气息稍乏。此碑翻刻多次,善本难得;《虞恭碑》,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月刻,此碑书法平正清穆,可与《九成宫》并美,杨守敬称此碑“最为晚年之作,而平正婉和,其结体不似醴泉之开张,亦不似皇甫之峻拔,惟原石损失太甚,海内无全拓本”;《化度寺碑》,贞观五年(631年)刻。原石久佚,在宋时已多翻本。翁方纲认为此碑书法胜于《九成宫》,杨守敬亦认为“欧书之最醇古者,以化度寺为最煜赫”。此碑书法确是劲健悦泽,称楷书极则,惜泐甚。
    虞世南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得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书法传统,因此受到唐太宗的赏识。书风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书后品》赞之如“罗绮娇春,鹓鸿戏沼”。书法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但二人风格迥异。存世碑刻有《孔子庙堂碑》,此碑为唐武德九年(629年)刻,刻成之后,车马填集碑下,捶拓无虚日,可见影响之大,其书锋芒内敛,风神凝远,惜碑早毁。现存《孔子庙堂碑》,均系后世重刻。目前所存精品古拓,仅清人李宗瀚所藏一本,现有影印本传世,但原拓已流入日本,藏三井家。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