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鉴定偏差和矫正措施的过程?如何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
  • 鉴定偏差和矫正措施的过程:
    1)分析衡量的结果,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旦实际工作的绩效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外,偏差也就发生了。在实施矫正措施以前,首先必须对于偏差的性质加以认定。事实上,有些偏差可能并不会对组织的最终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其次,要对造成偏差的原因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真正透过表面现象找出造成偏差的深层原因,为“对症下药”地制定纠偏措施提供根本保证。
    2)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在管理控制过程中,造成偏差的原因无非有三个方面:
    一是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的不科学,本身就存在偏差;
    二是由于外在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有的计划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由于组织内部因素的变化。因此,矫正措施的实施对象可能是组织所进行的活动,也可能是衡量的标准,甚至是指导活动的计划。
    3)选择恰当的矫正措施。针对矫正措施的对象和产生偏差的原因,就可以制定改进工作或调整计划与标准的纠正方案。
    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要注意:
    第一,使矫正方案双重优化。第一重优化是要考虑采取矫正措施带来的效果是否大于不纠偏的损失。有时即使产生了偏差,但最好的方案也许是不采取任何行动。这种情况多数是发生在矫正措施的实施条件尚不成熟阶段;第二重优化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经济可行方案的比较,找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来组织实施。
    第二,充分考虑历史的因素。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控制中,在制定和选择追踪决策方案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由于初始决策的实施,已经消耗资源对客观环境造成的种种影响以及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等问题。第三,治标与治本并重。在选择矫正措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对于所出现的问题是准备采取应急性矫正行动,还是永久性矫正行动,这个问题往往会涉及组织战略的选择。应急性矫正可以及时将出现问题的工作拉到正常的轨道上,但问题的根源可能得不到发现和根除,还可能会引致其它问题的产生。结果可能会使管理者疲于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表面问题。永久性矫正行为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针对此采取解决的行动。但是永久性矫正行为往往需要的资金、时间和其它的条件都比较苛刻,有时难以满足。实际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治标与治本并重。以治本先于治标;在治本的方向下,引导治标。第四,注意消除人们对矫正措施的疑虑。任何矫正措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组织结构、关系和活动的调整,从而会涉及某些组织成员的利益重新分配。因此,管理者在选择矫正措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对矫正措施持的不同态度,特别注意消除执行者的疑虑,争取更多人的理解、赞同和支持这项矫正措施,以避免方案在付诸实施的时候可能出现的人为障碍。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