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应做哪些临床检查?
  • (1)眼部检查:在发病早期球结膜不充血,角膜正常,前房深度及虹膜均正常。晚期一般球结膜不充血.角膜略不透明或上皮轻度水肿,瞳孔稍开大,对光反应迟钝,虹膜萎缩和出现新生血管,晶状体混浊等。
    (2)眼底检查:在早期,视神经乳头正常。随着病情发展,视神经乳头的陷凹逐渐扩大加深,晚期整个乳头呈现苍白色,陷凹大而深直达乳头边缘,盘沿几乎消失,视网膜中心血管移向鼻侧,并由陷凹边缘呈屈膝或爬坡状走出,乳头周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视神经乳头表面常有血管环表示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在乳头边缘偶有小条形出血,说明乳头组织有新的梗死,是进行性损害的表现,并伴有视野缺损。在眼压升高时,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均有轻度扩张,或出现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3)眼压检查: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变化主要表现为眼压波动幅度增大和眼压水平的升高,往往前者比后者出现得更早。当测定眼压日曲线时,正常人的眼压在24h之内波动不应超过5mmHg,而青光眼的眼压波动多超过此数,凡大于8mmHg者可定为病理性。眼压波动的特点就大多数人而言,清晨和上午较高,到下午逐渐下降,至夜间最低,午夜后又渐升高。此外,也有少数人上午低,下午高。因此,在测定眼压时,不能以1~2次的测定结果作为诊断和疗效的结论根据,应进行细致的观察和作出具体分析。
    (4)视野检查:视野的改变如果较严重,说明病变程度严重,视神经乳头陷凹大而深。由于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是逐渐进行的,视神经乳头的变化也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视野改变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①中心视野:此型青光眼的视野改变主要是生理盲点扩大,表现在盲点上方出现与盲点相连的翼状或火焰状暗点,此暗点随病变发展而逐渐增大且向中心弯曲,形成弓形暗点,最终达鼻侧中央水平线止,形成一鼻侧阶梯。有的患者可在上下方同时形成阶梯,并在鼻侧中央水平线相连成为环形暗点,如暗点不断增宽可与鼻侧周边视野缺损相接。
    ②周边视野:其改变首先从鼻上方开始发展至鼻下方,最后达颞侧。周边视野逐渐缩小到仅剩中央部的5°~10°,而形成管状视野,最终视野消失导致失明。 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缺损并逐渐缩小,是由于持续性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乳头周围血管,而造成神经纤维束供血障碍所致。如眼压得不到及时控制,则神经纤维发生变性萎缩,视功能不再恢复。因此对有视神经乳头陷凹和视野缺损的患者,必须有效地控制眼压,才有可能挽救和保存一定的视功能。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