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在现实生活中,货币供求是否均衡如何判断?市场供求是否均衡如何判断?是否根据物价与利率就可以判断均衡存在与否?试举几个我国经济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 (1)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依据价格和利率来判断货币供求是否均衡:当市场利率水平低于均衡利率或商品价格水平偏高时,表明货币供给多于货币需求;当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均衡利率或商品价格水平偏低时,表明货币供给少于货币需求。
    (2)在现实生活中,依据物价的变动来判断市场供求是否均衡:当价格上涨时,表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当价格下降时,表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3)利率与物价只是判断均衡存在与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而不具有决定意义。这是因为:
    就利率来说,均衡利率究竟应是百分之几,并不能通过逻辑的推导得以解答。尽管可以根据利率的历史水平,根据利率本身的动态——是在不断地波动还是相对稳定,根据当时经济环境的状况——各方面的关系是相对协调还是相对紧张等等,凭经验进行判断。但如此做出的判断显然不具有客观权威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做定论。而且在利率理论中,货币供需决定说只是其中之一。同时,不论持何说法,几乎都承认,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因素对于利率的形成均有作用。
    就价格来说,价格反映货币供需对比的时滞有时很长,往往要经过几个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变化往往会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冲淡甚至抵消。另外,实际生活中也还有不少其他因素影响价格水平。所以,除了价格水平的波动极其剧烈从而可以据之做出货币均衡遭到破坏的结论外,幅度不大的波动,至多可以说明货币供需的对比发生了变化,但要做出多少较为准确的判断则不大可能。
    总之,货币是多还是少会有不同的显示,需综合考察。仅凭借单一的信号判断均衡是否存在,很容易陷入片面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