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民间文学为何被称之为“天籁之音”?
-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栽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其与作家文学相比较而言是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它具有以下四点基本特征:一、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这种性质,一方面体现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与传承过程融于一体、同步展开的内在机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间文学凝聚集体智慧与艺术才华所获得的强劲的艺术生命力,表达了植根于民俗生活的特定民族、地域或时代的集体观念。二、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以这种方式创作和传播,将对生活最真切、最新鲜的感觉及时地表现出来,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生活场景被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使整个创作和传承活动充满了生活意蕴。三、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间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它的这种变异性大量地、经常地表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四、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这种相对稳定特征即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它即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在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个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固然包含了该民族各个阶层的共同创作,各个阶层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民间文学。在苏联,它被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日本,则被称为“口承文艺”……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即使它们的距离不一,但其民间文学的构思、表现手法却是相似的,有的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像灰姑娘型故事、阿拉神灯型的故事等世界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这一类。
“真诗在民间“,”真美在民间“,各民族的民间文学文化,被誉为是”天籁之音“,具有”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
学习民间文学丰富了我们的文学知识;增进了我们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更使我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不管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有可能与民间文学发生关系,学好民间文学,都将可能在工作中得到运用,以更好地保护、宣传和发扬民间文学。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足以被称之为“天籁之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随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口头文学的界限
- 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
- 试析当代民间文学的几种形态?
-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神话
- 新故事的特点有哪些?
- ()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 《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
- 明代李开先说,“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
- 世界童话的三大发祥地为中国、()、()。
- 全面搜集
- 属于花鼓戏的剧目有()。
- 民间文学口头性是如何形成及发展?
- 白蛇传
- ()属于生活故事。
- 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与单项整理
- 汉族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表
- 《虎门销烟》是一则()传说。
- 《伏波井》、《日月潭》属于()传说。
-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
- 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