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析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解体。
-
⑴背景
德意志统一后,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孤立法国,俾斯麦处心积虑营造了大陆同盟体系,力图建立欧洲新秩序。俾斯麦建立大陆联盟体系的构想是:此体系以德国为中心,孤立和打压法国,避免法国和俄国联合两面夹击德国,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已取得的势力和地位。为此,俾斯麦拉拢俄国,阻止俄法接近,拉拢奥地利,阻止俄国向西南欧扩张,极力促成英俄在世界各地的对抗。
⑵形成
为了实现这一结盟体系,俾斯麦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1878年柏林会议后,在五年的时间里,俾斯麦通过1879年德奥同盟、1881年德俄奥三皇同盟、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以及德奥罗同盟等同盟建立起一个一个以德国为核心,包括德、奥、俄、罗等国在内的复杂的结盟体系。为了进一步牵制法俄力量,阻止两国结合,俾斯麦又通过《三国同盟体系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基本上完成了俾斯麦体系的调整,进而促使俾斯麦体系的最终完成。在这二十多年期间,俾斯麦操纵这几个相抵触的联盟,并设法在灵活运作过程中抵消固有矛盾,成功维持了俄奥两个敌对盟国对德国的向心力,从而保持了德国的外交弹性。凭借这一反复的联盟体系,俾斯麦既维持了欧洲的均势,又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国,防止反德国的同盟的出现。
⑶内在矛盾及最终解体
俾斯麦对于体系的构想是美好的,但俾斯麦结盟体系包含着极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俾斯麦凭借着个人高超的外交手段在欧洲国家间纵横捭阖,但其促成的对德国的有利的均势是脆弱的、不稳定的。欧洲国政的基本矛盾,如法德矛盾、奥俄矛盾等都没有解决。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只是一种拖延问题的权宜之计,这就注定了其结局。随着威廉二世的继位、俾斯麦的下台,德国的对外战略开始实行“新路线”政策。新路线认为德国应该正视俄国的敌意和法俄结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与俄国结盟,转而全力加紧与英国的联系以抗衡法俄。1894年,法俄同盟成立,标志着俾斯麦结盟体系开始瓦解。此后,欧洲国关开始了以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相互对峙为主导的局面,而一战的爆发使俾斯麦结盟体系彻底瓦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评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历史意义。
- 试分析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外交政策的变
- 试论塔列朗与维也纳会议。
- 德国的崛起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
- 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 试论美英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协调。
- 试述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国际关系现状。
- 试论美国建国前后的对外政策。
-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 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
- 试析德国的“世界政策”
- 美国对拉美的侵略和手段有哪些?与过去西班
- 试述拿破仑时期欧洲大国关系。
- 在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关
- 试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分析两大军事集团形
- 试析梅特涅与维也纳体系。
- 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的国际形势与战
- 试述十月革命后的中苏关系。
- 分析1848年欧洲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
-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面临着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