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荀子》
- 荀子,战国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名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建立了“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反对孟子“性善”说,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而立意道德之类“善”的东西,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良知良能”,而是人为的结果,特别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由此建立了他的礼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政治观。
《乐论》一篇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文艺思想,一开头将音乐的产生。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之类的感情必然“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表现为音乐;接下去讲“立乐之方”。其目的在于“感动人之善心”,而排出“邪污之气”对于人的影响。
“立乐之方”是荀子进行诗教、乐教的总原则。 荀子把国家的治乱兴衰归因于音乐的邪正,当然有片面性,但是他充分估计了音乐的社会作用,有其可取之处,同时,文艺作品不可能直接对社会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这一点荀子的认识是深刻的。另外,荀子认为“礼”和“乐”必须相辅相成而行。使礼乐相辅相成,为“王道”服务,这是荀子乐论的实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述陆机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
- 直觉式思维
- 王夫之的诗学著作颇丰,其中一部论古代诗歌
- 兴寄
-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价值。&
- 试述严羽倡导学诗“以识为主”的理论意义。
- 试述“神思”是什么?
- 《诗家直说》 的作者是()
- 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
- (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评东方虬《咏孤桐篇》
- 严羽认为:“诗之极致有一:曰()。”
- 试论曹丕对“文人相轻”所持的态度
-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说。
- 以具体作品为例,阐释欧阳修在《六一诗话》
- 论述发愤著书说的基本内涵及理论意义是什么
- 简述《文心雕龙》的才、气、学、习说。
- 试评述袁宏道的诗歌发展观
- 谈谈谢榛情景说的内涵。
- 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见诸其所著的诗论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