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 "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风骨论。
- 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
- 叶燮把创作分成在()者即创作客体与在()
- 试评述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的诗有三义说
- 如何理解苏轼注重自然天成的文艺思想。
- 唐代刘禹锡在《董氏武菱集纪》中最有贡献的
- 谢榛的“情景”说是主张()。
- 《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诗歌创作
- 严羽在《诗辨》中提出了哪些文艺理论观点?
-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提出了妙悟说,这是他
- (严羽的)妙悟说
-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
- 作为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意逆志”以及“
- 孔子的文艺观主要见诸()。
-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开启了唐朝一代诗风,
- 造境与写境
- “点铁成金”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
- 简述虚静和物化说。
- 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 试析《诗格》的诗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