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评述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的诗有三义说的内涵。
- 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述文学批评与鉴赏中努力达到“知音”。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庄子》
- 以下文论家以评点见长的有()。
-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 试述王士禛“神韵”说的内涵。
-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
- (《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 司空图提出诗歌应具有韵外之致的说法,教材
- 陆机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主要说的是
- 简述滋味论。
- 李渔的《()》是一部杂著,共分八个部分,
- 陆机《文赋》中提出了“(),()”的要求
- 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
- 试述《人境庐诗草自序》所体现的诗歌创新理
- 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
- 结合具体作品试评述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
- 简述“文以致用”的观点
- “讽谏”说
- 试述(《文心雕龙》的)“风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