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小学生自我评价有哪些特点?
- 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
-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记忆力水平,主要属于(
- 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
- 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
- 对于一个非常害怕蛇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
-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后复习?
- 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
-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
- 小红见班里大多数女同学都买了Hello
- 小亮是班里同学的主心骨,什么事都分析的头
-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更为稳定。
- 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
- “亲其师,信其道”体现了()的作用。
-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
- 网络上有人调侃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是
- 学生解出一道难题,感到无比兴奋、内心充满
-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 在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是视觉中枢。
- 简述贯彻小学德育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