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人的形象与教育的关系。
  • 在历史上,人的形象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带来教育思想与教育形象塑造的改变。比如,承认人有原罪、人有灵性的“宗教人”形象带来教育领域对“宗教人”培养的潮流;卢梭等人所提倡的自然人形象也带来教育自然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理性主义的流行带来赫尔巴特对教育理性思想的推崇与实践;马克思等人对社会人形象的推崇也带来教育领域对人的社会性形象的培育,等等。而当代,对人的游戏形象、文化形象、制造形象的推崇,又使得教育开始提倡游戏人、文化人与制造人的培育。
    当代这种对游戏人、文化人与制造人的推崇,也更加符合人的本性与发展特征。人与人是有差异性的,每个人都能在游戏展开中不断生成、不断发展;人与文化相互促进与发展,人处于文化中,人也创造文化;人天生就是喜欢制造的,只是被工作所异化,人的制造本性与人的游戏本性、生成本性相符,因而,当代这种人的形象更加符合人与世界的原型。
    进而,我们可以说,当代这种人的形象引发的教育革命也更加符合教育的本性。当代教育所倡导的游戏人和文化人以及制造人形象,更加符合学生的差异性特征与生长性特征,对人与文化关系的强调也更加符合人的关系性本质,对人的制造形象的强调也更加符合当代的生成思潮。可以说,当代对人的形象的提倡与培育更具先进性。
    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的形象与教育存在密切关系,人的形象的新的理论总是引发教育界的追随,教育领域对人的培养与人的形象的更新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教育领域对人的认识的更新、对人的形象的与时俱进式的培育,也会对人的形象产生反作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