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
-
要点:背景:五四前后,一些教育社团积极倡导学制改革,1920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两届年会均讨论学制改革,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孟禄来华讲学,同年,广州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以学制改革为主要议题,并提出了改革提案,征求全国意见,由此学制改革的热潮迅速遍及全国。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最后教育部于1922年11月以大总统名义颁布实行。
主要内容:
①指导原则:学制规定了“七项标准”。
②学校系统:采用“六三三”分段的形式,即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3年,大学4至6年。
历史地位:这一学制的进步性:
①它缩短了小学的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②延长了中学的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同时将中学分为两个阶段,既增加了办学的灵活性,又有利于中学的普及。
③取消了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④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可使学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之需。“六三三”学制的基本结构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一直延续下来,甚至影响到新中国的学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蔡元培提出了()等“五育并举”的方针。
- “因材施教”的提法源于()。
- 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以人安心
- 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的主要特点。
-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马
- 庚款兴学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国民教育制度
-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的道德,其要义就是”
- 清末教育宗旨颁布于()年,其内容是()。
- 颜元重“实学”和“习行”教育思想的意义何
- 教学相长
- 严复所译《天演论》表达了()、()、()
- 孟子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概括为(),意
- 明清时期,在民间比较经常和普遍设置的蒙学
- 荀子关于教学的思想有()。
- 延安大学
- 陶行知创作的教育小说名为()。
- 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 1925年8月,()提出的()是第一部开
- 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