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得失怎样评价?
  • 于右任先生是已故的现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三十年代对书法发动了一次重要的改革,集合了海内专家创设标准草书社。整理历代草书旧迹,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四原则,穷四年之力,前后三易其稿,编制出《标准草书千字文》。欲以推行社会,使人人能识能写,从而加速社会进步。从《标准草书》开始推广起,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这样一次较大规模普及草书的活动,其效果究竟如何呢?五十年来,人们并没有普遍接受“标准草书”,就连书法界人士习此也少,因此,现在有学者著文进行总结其得失,为当今书法创新活动提供借鉴。
    认为“标准草书”之所以推广不开,是在于理论上有缺陷,它没有分清有两种性质的草书——即实用性草书和艺术性草书。草书的产生本在于实用,目的是在于节省书写时间,所谓“写得不谨,便成草书”,这便是实用性草书。到了汉末时,草书发生了蜕变,使实用性的草书转变为艺术性的草书了。这艺术性的草书不仅不节约时间,而学起来和写起来反而成了又难又慢的事,它不是靠有利于实用,而是靠它的艺术美陶醉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书法爱好者。于先生推行“标准草书”,明确地表明要把艺术性草书施于实用,并实行“标准”化,这一来,在理论上就产生了矛盾,在推广时就陷入了困境。因为一般人写的实用性草书是潦草方便,而无需学习的,如果要他们花几年时间去学习“标准草书”显然是难于接受的。再则文字的使用,是供人阅读,它必须有全民性,方才可能施之实用,“标准草书”推广的规模却难达到如此之大。即使在书法界,“标准草书”也难于流行,因为书法艺术贵在多变,而“标准草书”是以“一字万同”为准则,与艺术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五十年来,“标准草书”在推广中遇到的挫折,主要原因是混淆了艺术和实用的区别,造成了实用和艺术两头不讨好的局面。但平心而论,“标准草书”的创新活动仍有着重要意义的。第一,对草书规律的研究,是现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所制订的标准草书字符,其严密性和系统性都有超越前人之处,在学术上具有相当的价值。第二,把它作为学习草书入门的基础,较之于一味死临法帖者,有事半功倍之效。唯入门之后,不可枯守“一字万同”的原则。通过了解《标准草书》的创制和推广的现状,并总结其得失之后,向人们有力地证明:书法的创新必须遵循艺术本身的要求和规律,脱离了艺术的范围的创新活动,是不会为社会所接受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