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高中"随机抽样"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逐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以问题链的形式深刻理解样本的代表性。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设计至少两个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问题链(至少包含两个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4)相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计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5)作为高中阶段的起始课,其难点是什么?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
(1)问题①:请同学们看章头图中的有关沙漠化和缺水量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数据让学生充分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要学会与数据打交道,养成对数据产生的背景进行思考的习惯。
问题②:我发现我们班级有很多的同学都是戴眼镜的,谁能告诉我我们班的近视率?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比较贴近的案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
(2)实例①: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当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罗斯福(当时的总统)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量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注意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其数据如下:
问题:你认为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在抽样调查中,样本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样本能否代表总体,直接影响着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实例②:如果要调查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你们对于普查和抽样调查是怎么看的?普查一定好吗?请举例。
A.了解全班同学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
B.调查市场上某个品牌牛奶的含钙量;
C.了解一批日光灯的使用寿命。
设计意图:通过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比较,使学生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问题①:如果我们想了解高一学生的近视率,你认为该怎么做呢?
问题②:我们是否可以用高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来估计全体高中生的近视率?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加深学生对样本代表性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到:在多背景下的抽样会产生偏差,以及样本的随机性与样本大小在产生有代表性的样本中的作用,同时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4)本节课是高中阶段学习统计学的第一节课,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学生在九年义务阶段已经学习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在高中学习统计的过程中还将逐步让学生体会确定性思维与统计思维的差异,注意到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特征,统计推断是有可能错的,这是由统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统计有两种,一种是把所有个体的信息都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描述,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描述性统计,例如我国进行的人口普查。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所有的个体进行调查,通常是在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为代表,从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这称为推断性统计。例如有的产品数量非常的大或者有的产品的质量检查是破坏性的。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
抽样调查是我们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来推断总体。其中蕴涵了重要的统计思想--样本估计总体。而样本代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结论的准确性,所以抽样过程中,考虑的最主要原则为:保证样本能够很好地代表总体。而随机抽样的出发点是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是基于对样本数据代表性的考虑。
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计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5)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样本的抽取是随机的,随机抽取的样本将能够代表总体。
(6)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在客观世界中要认识客观现象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或试验取得观测资料,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此现象。如何取得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并能够正确地加以分析,是正确地认识未知现象的基础,也是统计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本节课的内容对接下来学习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有直接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已知x=2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e=2.
-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为什么要讲微积分初步?
- 下列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变化内容,说法不正
- 函数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的
- 过点M(-2,a)和N(a,4)的直线的
- 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则()。
- 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分别是3、4、
- 若,则=()。
- 已知矩阵,且。 (Ⅰ)求实数a、b、c、
- 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
- 已知函数f(x)=x-alnx(a&i
- 某老师在设计“函数单调性”一节的教学设计
- (1)求的展开式中x4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论述如何选择合适的
- 经过圆x2+2x+
- x=0是的()。
- 举例说明高中数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
- 设直线的方程是Ax+By=0,从1,2,
- 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