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中国古代胎教的目的。
-
中国的胎教,最初是宫廷中的早期教育。
封建统治者实施胎教,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合格的君主。
春秋战国以后,胎教逐步下移民间,也成为人们培养合格后代的措施。
要让儿童的教育有一个好的起点,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孕育一个德才兼备、健康长寿、形貌端正并且最好是男性的后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886,法国《戈莱勃法案》,规定凡是超
- 体现“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
-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和家庭教
- 关于教育下面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简述夸美纽斯关于儿童本质的认识。
- 司马光《居家杂仪·教男女》中,阐述了()
- 1922年11月我国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
- ()研究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 简述福禄倍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 朱熹,读书有三到,心到、()、口到。
- 400年,基督教会建立收养弃婴与孤儿的机
-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是西方最
- 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的
- 在《哈比教育法》的影响下,20世纪70年
-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 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
- 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
- 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严格家教的儿
- 简述巴黎公社的学前教育政策。
- 1922年,德国制定《青少年法》规定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