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什么叫“引申”?汉语词义的引申可以分为哪三类?
  • 引申是从本来的意义生出一个新的意义来,旧意义和新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说明的。 
    (1)词义的扩大:就是概念外延的扩大,缩小特征,扩大应用范围,在汉语中较常见。
    ①江:本是专有名词,指今天的长江;后来变为河流的通名 。
    ②河:专指黄河;变为河流的通名。
    ③脸:专指目下颊上,“脸”是面上搽胭脂的地方,所以古人称脸限用于妇女,“芳莲九蕊开新艳,轻红淡白匀双脸。”可见当时一个人有两个脸,不像现代人一个人只有一个脸,由颊的意义引申到面的意义。
    (2)词义的缩小:概念外延的缩小,扩大特征,缩小应用范围。
    ①瓦:《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这是“瓦”的本义,后将词义缩小在屋上所盖的“瓦”。
    ②谷:《说文》:“谷,百谷之总名”这是“谷”的本义,后来词义缩小为只指稻子的果实。
    ③生:在上古时期,生字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生育的“生”,另一个是生死的“生”。在现代普通话的一般口语里,只说“死活”,不说“生死”。除了仿古之外,“生”的第二种意义只用作词素,如“生存、生命、生物。”
    (3)词义的转移:凡引申义不属于扩大,又不属于缩小的,都可以认为转移。
    ①脚:本义是小腿,转移到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肢体。
    ②玄:原始意义是黑的意思,由黑转移到不辨是非的意义。
    ③穷:在上古时候,“穷”字用为名词的时候,表示尽头,用为形容词的时候,表示尽,用为动词的时候,表示追究到底,由此转移,就成困苦、不得志、走投无路等意义。在现代汉语里,“穷”字的古义只残存在固定的形式当中,如“穷尽、无穷,”一般口语里只有贫穷的“穷”。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