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清末礼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斗争的实质。
-
第一、清末礼法之争对法学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使得国学与西式的法学对垒。尤其是法理派所提出的用法理原则和以此改革中国封建法律,对于彻底改变和瓦解以封建法制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华法系”,在经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之后的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思想和中华法系,随着近代帝国主义的舰艇炮舰和烈火而开始瓦解。随之而来的是中华法系的消失及世界法系的在中国的逐渐形成。
第二,清末礼法之争以事实和结论演绎着一个法制价值原则:固守传统不可能实现法律的现代化,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等于现代化,更不能完成实现现代化。只有法律文化的本土化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最大效能的推动社会和服务社会统治。
在对待中西法律文化的关系上,清末出现了礼法之争,实际上是守旧与图新之争。12守旧派把传统法律文化,视为中国几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不允许改变“祖宗之成法”;图新派接受了西方学说,建立西方法制观念和现代法律制度,力求改变传统的法律价值观念,但在少数人中也出现了简单的“拿来主义”的倾向,事实和历史的经验再次证明:固守传统和简单的拿来主义都有不可取舍的问题,只有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符合国情,才能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王安石"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主张。
- 提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思想
- 汉魏以后,法律儒家化的突出体现为()
- 军机处
- 儒家的特征是()。
- 龚自珍认为,国家、刑罚、礼乐起源于()。
- “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名言的
- 谶纬神学正式被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是()
- 简述康有为“大平之世不立刑”的法律思想
- 韩愈的性三品说
-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
-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提出“克己、虔诚”等品
- 黄老学派
-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
- 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
- 近代被誉为“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
- 试述孔子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重
- 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包括()
- 清朝职官考绩制度在继承明朝的基础上有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