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咏物词的异同?
  • 苏轼虽不有意以主要精力和才华为词,但因为是大手笔,挥洒自如,触处生春,所以在词的领域里也有开拓创新。他的“以诗为词”的作法,令词的境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而所创作的咏物词,正是他对词革新的一个具体体现。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作中,标明咏物的就有三十余首,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之前的任何词人。就咏物的表现手法而言,也较为多样化,不似从前那般单一地、只是照着传统感物言志的套路、却缺乏主观投入的写法。这些咏物作品在苏词中的出现,不仅是对咏物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还为此后词体日尊,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如他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一面须步其韵而作,限制了自由的发挥;一面又作意翻新,有别于前人。苏词能够“不粘不脱”,跳出杨花来抒情,然而又句句暗中关合杨花。他的《定风波·红梅》词,避开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前写寒雀对梅花的钟情以显示梅花的姿色和风韵,后写以文会友以进一步衬托梅花不平凡的格调。
    周邦彦是北宋末笼罩词坛的大家,他的作品运用了与苏轼绝然不同的方式,即由直抒胸臆转向安排巧思。他的咏物作品数量并不多,在二百多首词中只有十余首,但写得却是“摹写物态,曲尽其妙”,这已足使后人称美不已。周邦彦善于长调慢词,他的长调咏物词,除了安排巧思的独特方式,足以启发南宋咏物词的思路。在他的长调咏物词中所采取的布局结构,不同于以往任何词人,其情感的表达隐微曲折,缠绵往复。其咏物词的代表作有《六丑·蔷薇谢后作》、《水龙吟·梨花》、《花犯·梅花》、《大酺·春雨》等。周邦彦的咏物词以咏花为最多,有的通过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情感,如《六丑·蔷薇谢后作》;也有的纯是写物体物之作,如《水龙吟·梨花》。周邦彦的另一首代表作《兰陵王·柳》,虽然不是咏物,但以柳写情,颇有特色。
    周词作法与苏词不同。苏词清畅明丽,虽深情处亦文辞明了;周词缠绵沉郁,幻化无端,从不用一处直笔。苏词写杨花,章法简明,上片正面摹写,人物相关;下片设想杨花去路,愈出愈奇。周词则章法回环往复,绵密婉转,羁旅行愁之意,吞吐而不能放纵。周词在北宋末年压倒了苏词的影响,正在于它运用了一种与苏词绝然不同的表情达意的手法。
    总之,苏轼和周邦彦咏物词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能够做到“不粘不脱”,也就是既生动的描摹物态,又在其中寄寓情志。不同之处在于苏轼“以诗为词”,多在词中暗喻自己高洁的品质和宦海沉浮之感,手法上多直抒胸臆,语言自然蕴藉。周邦彦“以赋为词”,多在词中抒发羁旅离别之苦,手法上多铺叙,善于用联想等曲折达情。语言典雅工丽。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