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书香①普洱茶,只有放上了年头才能发出真正的茶香;记忆,只有在时光的浸泡下才能沉淀出真正的感动……②有一年的夏天,我到曾祖父家,待了一段时间。那是一个位于苏州的如画的小镇,它总在不经意处散发着文人墨客般的书卷气息。那里的人,也一样。③我的曾祖父是在那里长大的,有着如同那小镇般的气质。初次见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花白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理成了板寸,银色的胡子是非常标准的“中式”,手中无意识地抓着一卷书,口中说出的话还参杂着一两句古诗、古词,身上散发着书墨的香味。“都多少年代了,还那么落伍。”我不禁嘀咕道。④晚饭时候,见他迟迟未到,曾祖母让我上楼找他。“你上楼找他吧,他怕是又在书房读书忘了时间了罢!”她和霭地笑着,像朵灿烂的白菊花。绕过门阶,顺着木质的楼梯攀走上去。年头久了的木头楼梯,发出一串“吱呀”声。走到二层的第一扇门,也是最后一扇门前。推开门。见他端坐在椅子上,全神贯注地翻阅着一本泛黄的《论语》,身旁的窗帘在风中飞舞,不时扫过他的手,他却浑然不觉似的。只顾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那印制拙劣的书。我的心中隐约地浮现出敬意:在当今社会中能这样专注读书的怕是少之又少吧。⑤第二天,他带我去了街上。那真是个漂亮的小镇:一水一木,一壁一桥都那么和谐,像摊在眼前的中国水墨画一般清雅。但再美的景色看多了也会腻。当我不再耐心而转身看他的时候,发现他正兴致勃勃地看着一本书。“您出门也总带着本书吗?”他推推眼镜,头也不抬地回答着:“嗯,嗯。”“您每天看书,那么您家里的书应该也看过吧?”“嗯,嗯。”“那您干吗还看呢?”他抬起头,合上书,对我说:“因为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见解,有全新的感触。其实做人也一样,每一次见到新的东西,都会对过去的自己有一次新的认识,从而懂得让自己的心灵又一次成长,由此人类才能不断完善。你长大就会懂的。”说罢埋下头继续读书。听完这些话,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本以为只是喜欢读书,没想到,还有着自己对人生、对书的独到见解。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⑥临走了。他又用手按住我的肩,对我说:“好好读书。”那神态至今我还记得。那是种足以看透人生、灵魂的眼神:深沉而充满希望、自信。⑦是啊!好好读书。像读书一样品味人生,像读书一样做人。⑧他在我心中永远散发着书香。那是种见解的清香。幽幽的,不易察觉却真实存在。读书,书之香,见解之香。 问题:1.请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⑤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2.请指出该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 1.错别字:第③段中,“参杂”改为“掺杂”;第④段中,“和霭”改为“和蔼”。病句: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本以为只是喜欢读书。没想到,还有着自己对人生、对书的独到见解。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此句缺少主语,改为: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本以为他只是喜欢读书。没想到,他还能从书中获得对人生对书的独到见解。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2.本文的优点:语言较为流畅,作文给人一种灵动俊逸之感。如能再注意一些细节,表达效果会更好。构思较为新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和前后呼应的手法的使用;二是文章在结尾处对感情的升华,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意识。本文的不足:①衔接不当。主要体现在第三段。前半部分的语言,即“我的曾祖父是在那里长大的,有着如同那小镇般的气质。初次见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花白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理成了板寸,银色的胡子是非常标准的‘中式’,手中无意识地抓着一卷书,口中说出的话还掺杂着一两句古诗、古词,身上散发着书墨的香味。”这部分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是对曾祖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看不出对曾祖父装束或肖像有什么贬抑之情,可是后面却说“都多少年代了,还那么落伍”这样明显贬抑的话来,是情感色彩前后的不一致。②故事情节的发展略显生硬。主要体现在第五段以后。如果要写爷爷出门还要看书,爷爷还要做关于读书与做人之间的关系议论,那么文章的前面就必须要铺垫好,否则文章到这里就太突然了。本文正是前面没有做任何铺垫,到这里就硬这样写,有生编硬造的感觉。改进建议:在第五段之前做一些铺垫,语言的情感色彩能够统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以下四位教师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说法及处
- 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总结文
- 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
- 教师在讲到修辞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
- 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案例,并试对两位教师的做
-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案例(节选),回答后面的
- 学习《故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规
- 学习《宇宙的未来》时,教师使用了下列教学
-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 某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包括“写法借鉴”
- 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小插
- 阅读以下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晚风轻拂
- 在教授《再别康桥》时,教师把“体会语言的
- 下面是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
-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自主选择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