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讲解法与示范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
-
体育教学过程中,讲解与示范是相互储存、相互互补的,是统一过程的两个侧面。生动形象的讲解结合娴熟准确的示范,可使学生产生由欣赏→羡慕→向往→操作的连锁式心理过程,唤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热情,引导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状态,练习情绪高度兴奋。
在体育教学的不同阶段,示范与讲解的结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学习动作的最初阶段,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视觉、听觉的活动,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所学动作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它反映了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方面的特点,如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等,为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初步形成奠定基础,为动作练习提供执行示范动作基本轮廓的痕迹。
在开始学习新动作时,示范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优于讲解,讲解辅助示范。因为学生总是以最先从脑中所重现的视觉动作表象为“蓝本”进行模仿性练习。学生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一切讲解都缺乏说服力的,学生只能凭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想象动作的结构。练习法从教学法的意义上来说从属于示范,为动作讲解、示范带来的视觉表象提供、增补动觉成份。示范的特点是“缓慢”、“次数多”,讲解的特点是“少而简练”。此阶段学生如不能形成准确而清晰的视觉表象,便不可能正确地掌握动作。
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的示范与讲解的任务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的活动,逐步完成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向动觉表象的过渡,为练习提供清楚而又正确的动作痕迹。这时示范降于次要地位,讲解与示范,均转而辅助练习法。示范的特点是“细腻”、“次数少”,讲解的特点是“详细”、“多次”。
当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动作,教师示范与讲解的任务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的活动,改进和完善所学动作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使其越来越明确,以便使示范动作和讲解动作的形象完全转化为学生练习时的执行形象。这时,讲解的意义更趋增强,示范趋于微弱,既位居讲解之下,又从属于练习法。这时示范的特点是“补充”、“校正”、“次数较多”。
为提高示范与讲解的实效性、科学性,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认知——运动能力、不同动作难度等灵活安排和合理运用,以充分体现示范与讲解的心理学意义,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解决人们知道运动是良药,但仍久坐不动,知
- 状态焦虑是指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
- 简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
- 在体育运动情景中,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
- ()是通过学生是否具有明确的体育学习目的
- 认知—运动能力是指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人
- 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时,推动学生采
- 严格来讲,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
- 当有规律的锻炼者中断运动时,可能带来的心
- 并不是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后天习得的。
- 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越
- 一名学生性格热情开朗、直率果断,十分喜欢
- 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 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
- 从学习的训练效果看,对一个动作的连续练习
- 把成功归因于内部的或可以控制的原因,则自
- 教师在排球场地的不同区域用数字编号,用以
- 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 简单介绍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
- 模拟训练主要针对比赛中即将出现的情况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