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对“书外求书”应怎样理解?
  • 字发展到今天,它的笔画结体早已约定俗成,有了定型的规范。作为书法,前人在书写这些文字的用笔布白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规律性的成果。学书依成法入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这种就书法学书法的方法,就是“书内求书”。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书内求书”无疑是必要的。“书内求书”的目的在于从古人手里拿过接力棒;向前跑得更快更远一些,这就是创新。而创新是没有具体的模式的,这就需要从“书内求书”中走出来,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寻求新的启示,这就是“书外求书”。
    “书外求书”的一条途径是到姊妹艺术中去。艺术的种类虽然千差万别,道理和规律往往是共通的。张怀瓘曾说书法是“无形之画,无声之乐”,绘画的构图不就是书法的章法布白吗?大写意的抽象意味不也和书法的形象有相近之处吗?其墨色的浓淡变化在今天的书法中不也起着丰富的作用吗?至于“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终极要求,更是一致的。音乐中的抑扬顿挫、激昂轻柔,与书法中笔画的起伏跌宕、刚强柔韧给人的感受是多么相同,其抽象性又是多么一致!至于结体的平衡和谐,从装饰艺术所注意的形式美中,可能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
    如果你去参观博物馆,或许能从凝重雄浑的商周青铜器中、以华美灵巧的战国青铜器中得到形体与线型的有益启示,并能加深对金文的理解。倘若将宋瓷和清瓷的造型加以对比,或许对高雅与低俗能有一个深切的感性认识。如果你到敦煌和龙门看看北魏与唐代的雕塑,或许能对端庄肃穆与雍容华贵以及静与动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对追求书法的风格特征有所启迪……
    “书外求书”的另一条途径,是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领悟书法的诀窍,在这方面自古以来大有人在。张旭见担夫与公主争道,而悟笔法;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思而为书,而得奇怪。
    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字态变化莫测。黄山谷在山峡见“长年荡浆,乃悟笔法”。元代鲜于枢见二人于泥泞中拉车,悟得了用笔的奥妙。文与可见蛇斗,草书大进。蔡邕见匠人施垩帚,而创飞白书,等等。这些并不是毫无根据地故弄玄虚。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醉心于某一创作,废寝忘食地思考着它的时候,突然从一个在别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有所“悟”,豁然开朗,欣然命笔,而收奇效。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在提高艺术修养,开扩眼界,增加感受,艺事自能精进。也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登万座峰。”胸有万壑奇峰,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