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发愤著书说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刘彻并没有发泄私愤,而是既写了他残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迹,也写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的伟大之处,有着公正的"实录"精神。 "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明确指出文学
- (谢榛的)“情景”说
- 试述“造境与写镜”及三种境界的观点
- (曹丕的)文体说(四科八体说)
- “点铁成金”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
- 试述文学批评与鉴赏中努力达到“知音”。
-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赏诗歌的
- 试论儒、道两家思想对刘勰文论的影响。
- 简述《文心雕龙》的才、气、学、习说。
- (王国维的)境界说
- 钟嵘把()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
- 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所谓主脑,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
- 《艺苑卮言》的作者是()。
-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
-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
- “虽然,(气)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
-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
- 试述元好问主张自然、反对雕琢的观点
- 谈谈《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