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缪希雍治疗吐血的三要法。
-
(1)宜行血,不宜止血:缪氏认为,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所致。壅即瘀之意.故行其血,通其瘀,则血行经络,不求其血而血自止。若用苦寒凉血止血,血止则易留瘀,血瘀必有发热、恶食、胸胁痛等症状出现,还可使脾胃伤败。
(2)宜补肝,不宜伐肝: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不能藏血所致。养肝则肝气平,施其藏血之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不能藏血,血愈不得止。所谓伐肝,即指过用香燥辛热之品劫伐肝胃之阴,使肝气肝火易盛,血失所藏。因此,宜用柔润之品养肝柔肝,药如白芍、生地、枸杞子、牛膝、鳖甲、山茱萸、酸枣仁之属。
(3)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则消,火随之而降,火降则气不再上,血随气行,则无溢出上窍的可能。如果用降火之品治疗出血,降火必用寒凉之药,而苦寒之药最易伤脾胃中气,胃气伤则化源告竭,脾气伤则不能统血,血不得归经,反而对治疗吐血不利。因此,缪氏主张用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以养肝,更用枇杷叶、麦冬、薄荷、荷叶、橘红、贝母以清肺,用薏苡仁、怀山药养脾,用韭菜子、苏子、降香以降气,更配伍青蒿、鳖甲、银柴胡、地骨皮、牡丹皮、地骨皮以养阴清热,酸枣仁、茯苓以养心,山茱萸、枸杞子、牛膝以补肾。如此标本兼顾,不止血,不伐肝、不降火而使脏腑调和,出血得止。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缪希雍治疗吐血的三要法。
- 李呆脾胃学说主要是阐述()
- 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 下列哪一个学派不是在金元时期形成的()
- 试述缪希雍对伤寒三阳病的治疗特点。
- 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
- 张介宾对“阳非有余”是如何论证的?
- 严用和所论的五秘是()
- 唐宗海认为.吐血、呕血、唾血、咳血的病位
- 补阳还五汤妙在重用黄芪,使亏损之五成元气
- 王清任治癫狂的方剂是()
- 喻昌认为温疫之治为()
- 张从正邪气致病的观点有哪些内容?
- 以下药物中哪些是“地黄饮子”的组成()
- 《黄帝内经》记载的食道与肠管长度的比值为
- 东汉张机所著的()是第一部论述辨证论治的
- 喻嘉言认为肺燥可引起()
- 王清任活血逐瘀的代表性方剂是()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
- 唐宗海认为:唾血者,病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