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缪希雍对伤寒三阳病的治疗特点。
- 缪希雍治疗伤寒太阳病,主用羌活汤。解表之法一宗仲景,但用药避开麻桂,配伍葛根以顾及阳明。正阳阳明是胃家实,但治宜急解其表,用大剂竹叶石膏汤或葛根汤。若表罢后,邪结腑实,宜用调胃承气汤或小承气汤下之,而慎用大承气汤,免伤胃气,是治阳明而重视经证者。少阳之治,一本仲景。但对三阳合病,药用百合、麦冬、白芍,又别出于白虎汤之外。可见,缪氏治疗三阳病的特点是,突出了“三阳证中,往往多带阳明”的主张。在用药上,善用清润,慎于汗下。这些特点是根据江南地理气候情况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何谓“真阴之治”?
- 钱乙从小儿生理病理出发,强调小儿用药()
- 缪仲淳调理胃气注重()
- 张介宾在其《大宝论》中,重点论述了真阳的
- 癫狂梦醒汤是哪两类药的同用()
- 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较有成就的医家是
- 唐宗海治血证,必以治脾为主,其治法方药是
- 试述李杲与丹溪论相火的异同点。
- 张锡纯认为中药用药求(),是重()也。
- 吴有性是如何区别温疫与伤寒的?
- 张锡纯认为治脱之药,以()为第一。
- 缪希雍治阳明病时,主张在竹叶石膏汤中去半
- ()分为温疫、温热二个派系。
- 试比较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张介
- 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主要是()
- 张从正的出血疗法所适应的病证有()
- 张元素创立了引经报使说,其中,太阳经病的
- 王清任处方有两大类,即()
- 吴有性认为杂气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
- 下列哪一个学派不是在金元时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