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教学过程的本质。
  •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①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a.教师与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教师是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地自我表现的权利,学生是主体。
    b.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在彼此间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与学生持续地交往,形成学习共同体,他们彼此间相互尊重差异,展开自由交往和民主对话,把课堂建构成一个真正的生活世界,洋溢着自由和民主的气氛,每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获得充分发挥,主体和主体之间在持续交往中生成交互主体性。
    ②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①一般认识过程与教学认识过程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②教学认识过程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共性,即符合人类一般认识“直观-思维-实践”这一基本路线。
    ③教学认识过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和教师认识的特殊性两方面。
    人的认识方式的发展具有不可逆转性,每一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其他阶段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在认识方式及其发展方面,成人有成人的价值,儿童有儿童的价值。
    同时,儿童认识与成人认识又存在内在的联系。
    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尊重儿童认识方式的特殊性的前提下使儿童认识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与此同时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原因:
    a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b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学习将会极大地左右他们的态度和性格。
    c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②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养与教育的关系。
    a.教养和教育彼此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各具特性,各有其固有的逻辑。
    b.教养与教育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