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阅读《离骚》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曾为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他两度被放逐,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学生纷纷朗读)师:刚才朗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了解到诗人流露的独特情怀呢?生:其实,没学这首诗也能了解屈原的情怀啊,谁不知道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师:这首诗情感的起伏,你能体会到吗?生:好像没感觉。师:同学们希望老师怎样去教这篇课文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希望得到些什么?生:我觉得老师最好不要自己或者让我们翻译诗中的句子,因为很难翻,又有方言词,翻译后肯定诗歌的味道就没了,听起来也会很累、很枯燥。但是,我又觉得如果不翻译,这首诗我们很难看懂,而且在积累文言词语方面也会有损失,会学得很心虚。我希望老师能有点新方法。师:那好,我们就把学习重点放在了解屈原的独特情怀上。因为诗歌字面意思较难理解,所以我们让这首诗尽量变得短些,这样就可以少一点要翻译的字词。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看能否对文中的诗句进行压缩,留下你觉得足以说清作者意图的话。(学生埋头动笔,然后讨论了一段时间)生:我来改改前面几句。我将这些句子压缩,成了“高阳苗裔,皇考伯庸。摄提孟陬,庚寅吾降。皇览余度,锡余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以下对于这一教学实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一开始介绍作者及其作品,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B、教师缺乏对课堂的掌控力.秩序紊乱
C、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感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D、重在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 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教师在讲解朗读技巧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
- 教师在讲授完《庄暴见孟子》中“王之好乐甚
- 他们①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
- 在学习完《劝学》后,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
- 执教《孔乙己》一课时,老师安排了以下教学
- 某教师想要策划一个课外活动,旨在激发学生
- 学习《拿来主义》,教师把“真正领会‘拿来
- 学习宋词《醉花阴》,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李清
- 下面是教师在教完《祝福》后的教学反思,对
- 阅读下面一篇高三学生的考场作文,完成后面
- 教师在教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不再像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
- 以下关于必修课程的评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教师在讲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提
-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实录(节选)
- 在写作“学会描写”教学中,教师使用了下列
-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常见单纯词,学生做了下列
- 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
- 以下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认识,不合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